一、设计指南
1. 材料选择
隧道逃生管道应选用超高分子量聚 乙 烯(UHMWPE)管材,其管节长度为12m(或根据实际需要调整,如3m、6m等),壁厚不小于30mm。该材料具有高抗冲击性、柔韧性好、重量轻、耐腐蚀等优点,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承受坍塌体的压力而不变形。
2. 管道规格
外径:DN800(即800mm)。
壁厚:30mm。
颜色:选择醒目的橘黄色,以增强警示作用。
3. 连接方式
抱箍连接:管节间可采用直径略大于逃生管道直径的金属带孔抱箍连接,宽度一般为22mm,用螺栓临时固定。此方式连接简单、牢固、拆卸方便。
其他连接方式:卡扣连接、链条连接等也可作为备选方案,具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。
4. 布局设计
起点设置:逃生管道设置起点为新施作好的二衬端头处,距二衬端头距离不得大于5米。
铺设路径: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,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。末端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5m。
顺延布置:在掘进二级台阶时,应按顺延台阶布置,可安装135°钢制转接接头顺延,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长度以不影响施工并便于开启逃生窗口为宜。
5. 辅助设施
工具箱:在管口附近配备醒目的工具箱,内存放应急电筒、活动扳手、锤子、钢钎等应急工具,便于遇紧急情况时打开逃生管法兰盘,开通救生管道。
预留工作绳:管内预留工作绳,方便逃生、抢险、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。
二、操作指南
1. 安装与调试
安装前检查:检查管道是否有损伤、裂纹,连接件是否齐全、完好。
逐步安装:按照设计要求,逐步将管道连接好,并进行临时固定。
调试测试:安装完成后,进行压力测试,确保管道承压能力满足要求。
2. 日常维护
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管道是否有脱节、错位现象,连接是否牢固。
清洁保养:保持管道内部干燥、清洁,防止杂物堵塞。
应急演练:定期组织应急逃生演练,熟悉逃生管道的使用方法。
3. 紧急逃生
报警与通知:一旦发现隧道内出现险情,立即启动报警系统,通知所有人员撤离。
快速撤离:按照预定路线,迅速通过逃生管道撤离至安全地带。
后续处理:撤离后,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险情,并配合救援人员进行后续处理。
三、注意事项
安全至上:在设计、安装、使用逃生管道时,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。
标准化操作: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,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。
定期培训: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,提高应急逃生能力和操作技能。
持续改进:根据实际使用情况,不断优化逃生管道的设计和操作流程,提高其实用性和安全性。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